[新华日报]为高质量发展打造“健康基因”

发布者:宣传部发布时间:2019-12-10浏览次数:742

京医科大学党委书记王长青

记者:南京医科大学作为我省医学龙头高校,担负着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优质医疗卫生人才的使命和任务,学校在医学人才立德树人方面做了哪些实事?

王长青:健康是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条件,医学教育承担着为健康中国”“健康江苏培养高质量卫生健康人才的重要使命。南京医科大学作为首批教育部、国家卫健委与省政府共建的医学院校及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始终坚持目标导向,创建国际知名、特色鲜明,高水平研究型医科大学,牢牢把自身发展与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紧密结合在一起。

        学校长期坚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构建了医学课程与思政元素相融合、专兼职队伍相融合、专业教育与社会实践相融合的大思政格局,推进落实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大力培养白衣红心优秀医学人才,着力做好医学人才培养顶天立地大文章。

        深入推进医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学校启动“5+3”“5+3+X”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在全国率先实行专业学位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双向接轨,实现六证合一;加强医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强化创新精神和人文素养;建立九年一贯制临床医学天元班生殖医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创新班,全面提升高层次医学人才培养质量。

        围绕社会需求加强紧缺人才培养。学校成立全省首家儿科学院,成立康复医学院、医学影像学院、生物医学工程与信息学院,为社会培养急需的儿科、康复、影像等方面的人才;面向基层一线培养全科医学人才,积极为江苏农村免费定向培养医务人才;推行专接本,与省内职业技术学院联合培养基层急需的医卫人才,并牵头组建江苏省基层卫生人员实训指导中心。学校还与连云港市政府合作建设康达学院,为地方医药卫生事业发展输送高素质应用型本科人才。近三年,南医大培养的本硕博全日制毕业生共7887人,在江苏就业的达6283人,2918人在省内三甲医院就业。学校还在全国率先设立海外教学医院,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培养了近千名医学专门人才。

记者:促进科技创新及成果转化应用是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重要使命之一,南医大在推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融合方面,有哪些作为?

王长青:在高水平大学建设中,学校不断加大医学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应用力度,把医学论文转化为健康江苏建设的生动实践。

        我们着力建设一批高端科技创新平台,形成了由两个国家级平台和24个省部级平台组成的创新平台体系,包括生殖医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环境与人类健康国际联合研究中心等,并响应一带一路倡议,积极参与全球健康治理。2019年,学校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近300项,居全国高校第22位、江苏高校第3位,连续6年位于全国独立设置医科大学第一位。8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其中临床医学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

        大力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学校积极参与南京两落地一融合创新名城建设,开展校府、校企、校校合作。与江北新区共建江苏省转化医学研究院,积极申报国家新药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与16家企业签署转化合作协议,在连云港、淮安、常州、南京栖霞区等地建设技术转移分中心,每年为地方间接带来近亿元经济效益。

        学校设立的健康江苏研究院是卫生与健康领域唯一的省级智库,为全省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持续提供专业决策咨询和智力支持,其中《学校加快紧缺人才培养服务健康江苏建设》的有关建议得到省委主要领导批示。

记者:南医大拥有众多附属医院,是学校服务社会的重镇,在提升附属医院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和水平方面,学校有何力作?产生了什么样的社会效益?

王长青:南医大拥有附属医院25所,是学校服务社会的重要窗口。近年来,学校积极组织实施临床提升战略,促进校院一体化建设,校院互惠共赢发展,使附属医院医教研水平稳步提升。据统计,在省内附属医院中,国家临床重点专科、省医学重点学科(实验室)及省医学重点人才的数量,均占江苏总量的一半左右。

        在学校推动下,一批创新研究成果从附属医院实验室快速走向临床应用。第一附属医院王学浩院士作为中国大陆活体肝移植手术的开创者,造福了大批需要换肝维持生命的患者;孔祥清教授领衔的心脏病介入治疗封堵器,在18个国家和地区累计治疗10万例患者,每年为企业创造产值10亿元,出口创汇1亿多美元。

        各附属医院还强化责任担当,通过医联体、对口帮扶等方式,推动优质资源下沉,带动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由附院医疗骨干构成的组团式援疆团队,定点帮扶新疆克州卫生事业发展,为当地打造了一支不走的医疗队

        今年是南医大本科教育振兴年”“学科建设攻坚年”“绩效评价改革年支部质量建设年,学校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为契机,聚焦一流人才、一流学科、一流师资、一流学术、一流文化、一流管理,狠抓落实,努力开创高水平研究型医科大学建设新局面,把学校打造成一流医学人才培养摇篮,力争下一轮进入国家双一流高校建设行列。同时,我们还将进一步发挥自身科教优势,为江苏高质量发展做出更多更大贡献。

本报记者 蒋廷玉

本报通讯员 沈瑞林 蔡心轶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