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金山新闻
关注

专家在宁研讨“公共卫生与社会风险治理”

紫金山新闻
2022-11-28 16:38

11月27日,在全国上下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之际,南京医科大学举办第三届“公共卫生与社会风险治理”。会议以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同步进行,南京医科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沈瑞林,南京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医政学院、相关职能部门负责同志、部分专家和师生现场参会,线上直播参会人数1100余人。

  论坛由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南京医科大学“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社会风险治理研究中心”,南京医科大学医学人文研究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医政学院共同承办。

论坛

  沈瑞林在开幕致辞中表示,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南京医科大学成立“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社会风险治理研究中心”,就是要针对国家和人民群众需求开展研究,并坚持问题导向,强化与政府相关部门、校内外专家学者合作与交流,服务社会,将科研成果转化实际对策建议。

  随后,江苏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卫生应急办公室主任顾帮朝、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童星教授、天津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温志强教授、河海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李静教授,紧扣公共卫生治理领域和疫情常态化防控背景作主旨报告。

参会专家学者

  顾帮朝围绕如何提升灾难救援中的核心能力,从“组织指挥、监测预警、应急响应、医学救援、应急保障”五重维度,阐释了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下卫生应急的新思维和应对之策。童星从学科生态群及其含义、应急管理学科与应急管理实践的互动、应急管理学科的理论演进、应急管理学科与其他相关学科关系以及应急管理学科内部物质体系完善等五个维度,对应急管理学科生态群建设进行总体性阐释。温志强在梳理了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发展脉络和时代特征基础上,从总体国家安全理论视域阐释了重大卫生事件的治理体系、治理目标、基本框架、核心任务等问题。李静以共同富裕下重视老年人需求为切入点,从基于老年人信息可行能力视角,分析了老年人信息可行能力模型的现实检验,提出以提升信息可行能力推进老年人信息脱贫的治理举措。

  下午,西北政法大学张爱军教授,南方医科大学王丽芝副教授,四川外国语大学刘建峰副教授,川北医学院司俊霄老师,南京医科大学何源教授、姚俊教授、陶林教授和顾加栋副教授,分别围绕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权利歧视、区域公共卫生人力资源整合调动、县城公共危机善治格局、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构建、宫颈癌筛查行为意愿影响因素、中老年人慢性病共病现象、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网络谣言治理、疫情防控中的公共治安问题作专题报告。

  张爱军以“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的权利歧视及其悖论”为题,从“权利歧视、权利歧视悖论、权利歧视治理”三方面,论述重大突发疫情下的权利歧视在常态社会的普遍性和风险社会的特殊性问题及其治理之道。何源教授基于计划行为理论,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基层医务人员为农村妇女提供宫颈癌筛查意愿的影响因素,为相关部门制定行之有效的宫颈癌筛查政策提供依据。王丽芝依托整体性治理理论,结合我国区域公共卫生人力资源问题现状,从强化价值引领、推动一体多核多元共治治理模式和完善鼓励人才流动机制等方面,为相关部门提高应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能力提供理论支撑及政策建议。姚俊从全球老龄化背景下慢性病是全球疾病负担主要来源,也是我国实现健康中国2030目标最大阻碍谈起,基于CHARLS数据和GIS技术,对我国中老年人慢性病共病现状及其空间分布规律进行分析,为相关部门制定共病区域化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刘建峰基于文献综述与学理论证,认为在城市公共危机治理领域,应打造一个由政府、市场组织和社会组织协调合作、互助共促的“三‘为’一体”善治格局,实现“政府敢‘为’、市场组织有‘为’和社会组织善‘为’”的善治格局。陶林以2003年非典事件和2020年新型冠状肺炎事件中网络谣言为对比案例,分析当前治理网络谣言的机制现状,建议从理念转变,多元主体参与方面,构建预警、信息公开、评估、法律保障、长效教育五大机制。司俊霄在对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研究进行文献综述的基础上,提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构建,大致要经历“认知—认同—参与—共享”的过程。顾加栋分析疫情防控相关妨害公务犯罪的若干特征,剖析疫情防控相关妨害公务犯罪的多重成因,给出疫情防控相关妨害公务犯罪的社会预防建议。

部分参会专家学者

  南京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书记孙厚纯在闭幕致辞中表示,本次论坛跨学科、水平高、有情怀。作为 “双一流”建设高校,南京医科大学全体师生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助力推进“健康中国”“健康江苏”发展战略。

  通讯员 孙厚纯 钱美玲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宋广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