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8日,我校第八次科技工作大会在江宁校区召开。饶子和院士、王学浩院士、顾宁院士、国家卫健委科技教育司顾金辉副司长、江苏省教育厅科学技术与产业处张兆臣处长、苏州市政府陈羔秘书长、苏州工业园区管委会倪乾副主任,以及部分合作企业代表应邀出席大会。校领导王长青、胡志斌、石金楼、王瑞新、李建清、马水清、唐金海、徐珊、赵俊、季勇、顾民,校党委常委、宣传部、统战部部长沈瑞林,长期为学校科技工作做出突出贡献的老领导、老专家,以及各部门、学院、附属医院代表200余人参加了本次会议。大会先后由王长青书记、李建清副校长主持。
全体参会人员共同观看学校“十三五”科技工作成就巡礼短片《号角》。王长青书记在致辞中指出,本次大会是在全校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和省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科学谋划“十四五”发展,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服务“强富美高” 新江苏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大背景下召开的。学校要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围绕人民生命健康的重要关键领域问题,加强对“卡脖子”问题的基础理论研究和前沿技术攻关,为科技强国、健康中国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以优异成绩向党的二十大献礼。
国家卫健委顾金辉副司长在讲话中表示,科学技术是人类同疾病较量最有力的武器,南京医科大学运用科学技术,在防控和抗击疫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健康需求,要求学校更进一步地解决科学研究领域的“卡脖子”核心关键问题,成为实践健康中国战略的有力支撑。希望学校坚持“四个面向”,以即将启动的“中华基因组计划—姑苏(CGP-Gusu)”项目为依托,打造高水平研究平台,培育高层次人才,服务人民生命健康,助力健康中国建设。
省教育厅科学技术与产业处张兆臣处长结合医学教育改革与科研成果转化,针对我校科技工作实际,希望我校继续当好新时代高等医学教育、科技创新的排头兵、先行者,为江苏“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胡志斌校长介绍“中华基因组计划—姑苏(CGP-Gusu)”项目。学校将与苏州市政府全面合作,以江苏多个成熟队列研究的50万志愿者生物样本为依托,基于生活、疾病信息等健康大数据信息,通过全基因组测序及后续其他组学计划,形成健康大数据与基因组学等生命解码信息的汇交融合,建成支撑苏州地区乃至全国健康领域发展、国际领先的大型中国汉族人群生物资源共享平台和健康数据共享平台。
顾民副校长作为学校代表,与“因美纳”公司代表李庆总经理、“华大基因”代表王洪琦副总经理、苏州工业园区管委会倪乾副主任签署“中华基因组计划—姑苏(CGP-Gusu)”项目合作协议。参会嘉宾们共同在大屏按下手印,启动该项目。
饶子和院士作了题为《重大传染病防治的药物靶点开发——建制化多学科团队联合攻关的实践和思考》的大会主题报告,他介绍了课题组以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这一国家重大需求为目标,建制化多学科合作研发抗病毒药物和中和抗体的最新进展。
顾民副校长作了题为《坚持四个面向 加快科技创新》的科技工作报告,总结了我校“十三五”期间科技工作取得的成绩和经验,分析了“十四五”科技工作面临的新形势与新挑战,对我校“十四五”科技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
大会举行了王学浩院士“终身教授”聘任仪式和顾宁院士担任交叉研究院院长聘任仪式;大会对“十三五”期间在科技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取得优异成绩的先进集体和个人进行了表彰。学校发展基金会与瑞华慈善基金会负责人共同为首届“瑞华临床研究创新奖”获奖团队颁发了奖杯、证书。
下午的学术交流环节由顾民副校长主持。靳光付教授、杨涛教授、张群教授和陈绍良教授先后作主题报告,分别就“专病队列”进展与展望、专病队列优秀项目、我国心血管临床研究现况等方面内容进行了分享交流。
最后,胡志斌校长对大会做总结。他指出,本次大会明确了新时期我校科技工作“加强科教育人、坚持原创突破、推进协同创新、深化体制改革”的新遵循,对学校和附属医院“十四五”乃至更长一段时期内的科技创新工作将产生深远影响,成为加快学校新一轮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全校要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决心,以攻坚克难、矢志改革的韧劲,以敢闯敢试、锐意创新的勇气,以苦干实干、会干巧干的作风,敢啃硬骨头、敢走深水区、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走出我校科技创新的发展路、振兴路和先行路。
(撰稿/徐阳;图片/何敦;审核/顾爱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