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卫报]军训不止教官和学员 南医大有“跟训辅导员”

发布者:发布时间:2013-10-17浏览次数:185

  在南京医科大学的军训场上,有这样12个特殊的人,他们身着军装,却不是教官和学生。苏益民、曹丽丽、田天、朱苏苏、曹茹、石丹妮、毛曦、刘璐、吴雅娜、刘璇、陈乐、付梦楠——这12个名字,12张年轻、黝黑的脸庞,分别对接十二个连队,与学生、教官一起共同组成了2013级新生军训的队伍,他们共同的名字是:跟训辅导员。

  早晨6点30分,大部分人还在熟睡,2013级基础医学院的跟训辅导员开始接第一个电话。

  “喂,老师好,我昨天军训时把脚扭伤了,想请一天假休息。”

  “老师,现在外面下雨了,我们还要不要去集合?”

  “老师,早上我穿裤子的时候,裆被撑坏了,怎么办?”

  中午,11点30分解散后,新生各种求助接踵而来。

  “老师,领教材时少拿了一本书,我该向谁要?”

  “老师,四级报名不会用网银怎么办?”

  “老师,在食堂门口遇到社团招新,我该报哪一个?”

  这样的电话往往会持续到一天的尾声。当23点45分,上楼梯时不小心扭伤的学生打电话来说已经从医院回到学校,这一天的工作总算结束。

  基础医学院2013级新生462人,两位跟训辅导员开学至今几乎没吃上一顿完整的午饭、晚饭。在午饭仅半小时的时间里,他们就能接到十几个学生来电。刚刚挂完上一个,就会接到下一个电话,但对于同学们的问题,两位辅导员都表示:“同学们还在适应期,新环境肯定会遇到很多问题,特别是在军训时期,为同学们提供帮助、解答疑惑是应该做的。”

  “能够让学生在进校之后,感受到这里是温暖的港湾,是跟训辅导员首要的任务。”这是在军训协调大会上,人武部对跟训辅导员提出的要求。而这12位跟训辅导员也正是这么做的。石丹妮老师带领的6连,除了口腔医学的同学,还有来自基础医学院康复专业、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100多名同学,石丹妮老师会在同学们休息时,和同学们交流。姜雨佑说,虽然自己的辅导员并不是石丹妮老师,但每次看到石老师,就觉得很亲切:“我们连都是女生,教官是男的,可能不会非常细致,但是石老师更多时候就像姐姐一样,让我们觉得有人关心着,有人记挂着。”来自医政学院辅导员、跟训辅导员刘璇也表示通过这次军训自己收获很多。

  南医大校园记者 田天

  本报记者 耿莲莲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