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10月10日讯(记者 郭蓓 通讯员 戎陈月 严欣)重阳节前夕,南京医科大学一名女生历时数月拍摄了100多张老人、老夫妇和老人家庭全家福的照片。国庆刚过,她就把这些数码照片作为特殊的社会实践作业,交给了学校。而冲洗出来的纸质版则分发给了各位老人。
她叫黄霞,是南京医科大学护理学院12级护理4班的一名普通学生。这样的行动源于黄霞内心的一个遗憾。“小时候我和奶奶感情很好,九岁时奶奶去世了。她那个时代的人,只留有一张照片。”所以,每当黄霞想念奶奶的时候,却发现没有一张照片记录她在世的瞬间,那挂在墙上的遗照也看不清楚。“感觉时间久了,会淡忘,觉得真的很伤感。”
她了解,很多农村老人很少有自己的生活照。因此,她和小伙伴们举办了这次“农村老人生活照摄影活动”。活动始于今年暑假,黄霞带领的实践小分队为老家的4个村民小组的100多位老人提供上门拍照,其中共有15对年过古稀的老夫妻,覆盖范围方圆3公里,老人们都拿到了属于自己的生活照。他们的年纪加起来达7245岁,平均年龄是72岁。活动一直延续到国庆期间。
留下他们最美的一面
“进入大学之后成长了很多,能力也提高了,一直很想做有关人文方面的社会活动,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弥补奶奶的遗憾。”她和周围同学说了这个想法,大家都很十分支持,爸爸还帮着他们联系村委会。期末考试刚一结束,黄霞就带着小分队和武进区奔牛镇的村委会商讨他们的活动。“村委会非常支持,还安排一位干部协助。”
“爷爷,您好,我们是南京医科大学的学生,想给您免费拍一张生活照,这是我们的社会实践。”“要给我拍照?”老人听到黄霞的来意,都惊讶又好奇。不过在解释之后,大多欣然允许,甚至非常在意自己的衣着和外貌,希望能在照片上留下自己最美的形象。
“印象最深的,是一个70多岁的老奶奶。”黄霞说,“我们到她家的时候,她正准备出去和老朋友们一起打麻将。听了我们的来意后,她一开始还有些不好意思,推辞说自己一把年纪了,怕拍不出什么好看的照片。后来经过我们一行人的劝说,她最后还是同意照一张,但为了这张照片,她前前后后换了三套衣服,每换一套都会问我们,‘好看吗?’其实她很在意这张照片,希望能把自己最美的一面永远留存在照片上。”
也有人觉得他们做得很无聊,没有配合。黄霞并没有灰心,在寻觅拍摄对象的过程中,她感受到很多“爱的瞬间”。“我们为一位腿部残疾的大爷拍照,他是我以前一位体育老师的父亲。他们的儿子媳妇开了家小卖部,拍完照后我们去买水,他的儿媳说什么都不愿意收我们的钱,临走的时候还送了很多瓶水给我们。我体会到了回报。”
“还有一对老夫妻,妻子刚开始不肯拍,后来经过她丈夫和我们的劝说,最终老两口一起拍了一张合影。看到爷爷奶奶经历了一生的风雨之后幸福地依偎在一起,我突然间非常感动。这真的是‘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啊。”黄霞有感而发。
“这一百多位老人中,有二十多对夫妻,看到他们在饱经沧桑之后,在人生的暮年里回忆往事,很有感慨。”黄霞说,“我们年轻人真的应该去好好珍惜青春,让年轻的生活过得精彩,在年老时回想过去能不觉遗憾。”
一场特殊的影展
黄霞和她的同伴们完成了部分拍照工作之后,还在村里举办了一次摄影展。可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照片冲洗量大,一般照片也就六七寸,我们要求有A4纸大小。”虽然比较贵,但看起来效果更好。“冲照片花了400元,村委会给报销200元,剩下同学们均摊。”
“会场是选择村委会活动中心前的广场,并买来了气球、彩纸等装饰品,因为办展览那天天气比较热,担心老人会中暑,特意准备了矿泉水和预防中暑的药物。我和同伴们还花一天时间折了很多千纸鹤,希望能把会场布置得更精致一点。”
黄霞从未办过影展,心里没底。“不过很成功,看着老人们拿到照片后开心的笑容,我觉得努力没白费!”
“会展当天很多老人都欣喜地来寻找自己的照片,媒体也来采访了。”黄霞妈妈很高兴,觉得女儿为村子做了件好事。
“拍照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村里空巢老人多,特别孤单,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呼吁更多的人来关爱他们。”回忆起这段经历,黄霞感到满足,“只要有机会为社会、为老人们做一些事,我就一定会坚定地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