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网10月24日南京电(通讯员 陈思宇 记者 俞月花)面前是一只猪蹄,表面有挫裂伤,伤口污染严重,而且边缘不整,穿着白大褂、带着绿色帽子的“准医生”们立即对它展开清创处理……这是现代快报记者今天下午在南京医科大学2015年临床技能竞赛现场看到的场景。猪蹄实际模拟的是一位55岁的患者张先生,因为骑车时不慎摔倒在路边,右侧小腿前外侧挫裂伤1小时,紧急送医后,需要“准医生”们立即做出判断和采取措施。此外,现场还有60多岁的大爷假扮患者,被准医生问及“月经周期是哪天”的问题。
给猪蹄清创缝针 准医生们现场争分夺秒
准医生们对着一块大猪蹄进行清创处理 现代快报 俞月花摄
只见参赛的“准医生”们分工明确,有的做清创消毒,有的准备医用巾等,就像我们在医院里看到有病人摔伤后,医生对伤口进行处理一样,最后一步是对伤口进行缝合。由于提示的此环节比赛时间快到,一位小伙子三下五除二,对面前的猪蹄进行伤口缝合。稀稀朗朗的针脚,看着让周围的媒体记者忍不住揪心。“这样缝会很疼吧!感觉下手太重!”“这针脚太粗了吧,感觉伤口会缝合不好!”……
南医大教务处处长高兴亚告诉现代快报记者,此次比赛的参赛选手都是临床医学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在医院实习过。“医学教育临床能力很重要,因为学生毕业后是要做医生的,所以临床上处理问题的应急能力很重要。我们着重考察两个,一是临床思维,遇到病人怎么分析,怎么应急处理,怎么根据病人个体化方案诊断治疗,找到一个适合病人的治疗方案。另外一个就是临床操作技能。”
高兴亚说,以往的准医生都是师傅带徒弟式的或者是同学之间互相练习,而现在因为有了很多模具,也可以借助猪蹄这样的动物部位进行模拟练习,“操作熟练后,再在病人身上操作。”他表示,在猪蹄上清创,缝合伤口还不算最难的。曾有一次比赛,有一道大出血题目更能考验准医生们的技术和应变能力。
“那是用一个非常大输液袋,里边灌上两升以上红颜色模仿血的液体,然后接到下面后分成几个小管子。小管子上面都开上洞。平时是用夹子夹上的,等参赛选手到了后,计时开始,把管子全部打开。那就是个大出血的场面。”高兴亚介绍说,有些学生先把一个管子扎起来,可等把它扎好后,发现血已经从其他管子都漏光了。而聪明的学生直接用钳子夹住部分管子,再用手去抓住其他几个,等基本不出血,场面得到控制后,再进行逐一处理。”而这样的比赛可以选拔出未来优秀的临床医生好苗子。
60多岁的“男病人”说自己月经周期多少天 “考验”准医生技能
标准化病人”张弓假扮一名女性急性胰腺病患者考验准医生诊疗水平 现代快报记者 俞月花摄
“您上一次月经是什么时候来的?”“月经周期是多少天?”在比赛现场,记者发现一位“准医生”在问一位60多岁的大爷有关女性月经的情况。这是啥情况?原来,这是一个特殊的志愿者群体。他们没有病,却装着浑身疼痛的样子。有的捂住胰腺、脸色难看、说话无力,有的看上去是60多岁的男士,却告假扮女性回到月经问题。南医大第一临床医学院常务副书记陈亚新告诉记者,他们叫“标准化病人”,来自社会上的不同行业。他们有的曾开过火车,有的做过公司经理,还有年轻时长期受病痛困扰。
冯大爷说,他被问及月经,并不觉得尴尬。“我们上岗前是受过训练的。要根据病情的情况,来配合回答这些学生的问题,这也是为了培养未来出色医生的需要。”
今年67岁的张弓也是一位“标准化病人”。他告诉现代快报记者,自己从9年前开始就应征加入这个特殊的团队。经过培训后上岗。在现场,他要扮演一位46岁的女性急性胰腺病患者。“我拿到的剧本是说她已经持续性上腹疼痛一天。从前一天的中午开始就出现了疼痛。部位有手掌大小,阵发性加痛。”于是,在现场,张弓就一直捂住自己的疼痛部位,神情都非常相似。
“我要把今天的角色表现出来,病史病症不能搞错,比如今天扮演的病人主要是胰腺疼痛,因为吃了高脂肪东西,不消化。我就要表现出来。不能误导学生。”他说自己在被问诊时要不知道的就不答,没被问到的也不主动说。“尽量仿真,便于学生判断,但可惜的是,刚才那个学生居然连性别都没问,他都惯性以为患者就是男性。”
除了比赛现场扮演病人外,张弓表示,自己每学年至少也有40次要进入教学课堂装病人,有时候甚至还要扮演医闹来考验学生。“遇到不称心时不配合医生治疗,甚至辱骂医生,拒绝缴费,放弃治疗等等,我们所能想到的所有医患纠纷问题。”他说曾经有一位女性志愿者在扮演医闹情境时甚至撒泼打滚,把准医生们吓哭了。“我赶到能为培养未来的医生做点贡献,觉得很有意义。而且在这过程中,我自己也学到了一些医学知识,很受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