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汇点新闻]坚守医者初心,勇担健康使命!小儿呼吸紧迫,援桑医生紧急救治

发布者:宣传部发布时间:2019-10-12浏览次数:490

将义诊、健康和服务送到社区,送到老百姓的家门口;前往基层医院开展教学查房和操作演示;在遥远的异国他乡,援外队员们用精湛的医术挽救生命……记者从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了解到,该院深入推进“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并将主题教育活动与医疗救助,与提升基层的医疗水平相结合,从而真正造福广大患者。

3岁小儿呼吸紧迫

援桑女医生紧急救治

  10月9日,中央电视台《华人世界》栏目报道中国第29期援桑给巴尔医疗队员张擎用精湛医术紧急处理术后呼吸道并发症,成功挽救患儿生命的事迹。张擎来自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是一名麻醉科医生,前些天,张擎在工作时接手了一个棘手的病例。当地一名3岁大的患儿,在接受全麻插管下的双侧扁桃体切除手术后,却迟迟没有苏醒,气管导管拔除后还出现了呼吸窘迫的情况,参加手术的一名当地医生赶紧寻求张擎帮助。

  张擎没有多想,立刻赶到手术室查看患儿情况。她判断,患儿应该是出现上呼吸道梗阻,于是决定戴面罩加压给氧,但是患儿的脉氧饱和度仍然持续下降。张擎决定再次气管内插管,可是在插管时,她发现患儿的声门几乎关闭。

即使在国内,对于术后上呼吸道梗阻并发症的处理也是非常棘手的。张擎快速将气管导管顺着一丝缝隙插入孩子的气管,在完成插管后,患儿的瞳孔逐渐恢复正常大小,对光反射也有了,生命体征能维持。由于当地医疗条件有限,除了血红蛋白测定,其他生化检查都做不了,张擎只能凭着经验为患儿开药。坚持守候12个小时后,患儿气道压力终于恢复正常,可以自主呼吸恢复,在成功拔除气管导管后,患儿保持清醒,呼吸节律、幅度正常。患儿的家属也不停地向张擎表示感谢。

  今年7月,张擎与中国第29期援桑给巴尔医疗队一起出发,远赴千里之外的桑给巴尔。援外期间,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始终坚定理想信念,牢记职责使命,全力以赴做好援外医疗工作。

  记者了解到,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援外医疗队海外党支部党员和积极分子在援外期间,积极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队员们表示身处异国他乡,更要牢记职责使命,增强责任心,尽心尽力地做好援外医疗工作,为党、国家和人民交上一份优异的答卷。

将技术送到基层

把健康送到百姓家门口

  据悉,南医大二附院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以来,贯彻“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总要求,开展了多场义诊活动,以实际行动解决百姓关心关注的健康问题。

  从9月12日起,该院安排医疗专家,前往栖霞区多个社区,推出为期一个月的社区系列义诊活动,把三甲医院优质的医疗资源送到居民家门口。9月21日至25日,该院联合滨海县人民医院在滨海连续开展五场2019年“健康江苏服务百姓”大型义诊活动,以实际行动践行“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主题教育。

  9月21日上午,医院10位专家在滨海县人民医院院门诊广场开展义诊,为本次活动拉开序幕。9月23日,专家们来到八滩镇滨海县第二人民医院开展义诊。专家们对每位患者认真阅读资料,查体问诊,讲解病情,给予合理化个性诊疗建议。9月24日和25日,专家们分别赶到蔡桥镇中心卫生院和正红中心卫生院开展义诊。

  该院肾脏病医学中心赴滨海开展“关爱肾脏、情暖滨海”大型义诊活动之外,还兵分几路,赴当地医院开展全面诊疗。一路直奔手术室,为患者进行动静脉内瘘手术和内瘘狭窄扩张手术;一路直奔肾内科病房,进行教学查房和肾活检的操作演示;一路走进血透室,为透析患者内瘘使用和继发性甲旁亢的治疗进行指导。

推广急救技能

千名大学生共学心肺复苏

  9月12日上午,在江苏开放大学(江苏城市职业学院)的操场上,聚集了千名刚刚踏入校门的大学新生,他们正在学习如何正确使用心肺复苏术。据悉,我国每年有超过55万人死于心脏骤停,也就是说,每一分钟就有一个人因心脏骤停得不到及时施救而不幸离世,而这当中百分之八十的猝死事件发生在医院外的场所。所以,第一目击者才最有可能拯救心脏骤停者,心肺复苏这项能救命的急救技能在中国迫切需要推广和普及。在学完理论和操作流程后,在二附院急诊科护士们的带领下,每个学生进行实际操作,通过对心脏按压的深度和节奏的控制,学习并掌握心肺复苏术(CPR)。所有指导老师们都顶着烈日跪在操场上,一步一步指导学生如何掌握正确的姿势,直到每个学生都能掌握要领。

  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很多党员医生表示,医者初心正是全心全意维护人民的健康,他们要用医术解除患者身体的病患,以仁心慰藉患者的心灵,坚守一份医者初心,勇担健康使者的使命。(张稣  顾颐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