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强国]扶困助学,我们在行动⑰丨南京医科大学:医科石榴籽,心怀家国情

发布者:宣传部发布时间:2020-11-16浏览次数:769

编者按: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力宣传国家资助政策及成效,激励广大受助学生奋发自强、立志成才、感恩回馈、为国奉献,助力学生全面发展,“学习强国”江苏学习平台、中国江苏网·新江苏客户端联合江苏省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特别策划“扶困助学,我们在行动”系列活动,诚邀全省各地教育局和各级各类学校,谈经验、讲做法、说故事,广泛宣传学生资助政策与成效,探索构建富有江苏特色的资助育人体系。

    脱贫路上“一个都不能少”,资助工作“一个都不能缺”。“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像珍视自己的生命一样珍视民族团结,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习近平总书记的深情寄语,温暖感动各族同胞,汇聚民族团结之力。近年来,南京医科大学逐步完善少数民族学生资助政策,加强少数民族学生资助育人的力度,通过瞄精准、全周期;建机制、强队伍;筑平台、蕴内涵,多措施立体化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教育方针,积极推进精准认定、精准预警、精准帮扶,构建培志、培智的“双培”资助育人体系,以“获奖有责、获助感恩”为主题,鼓励受助学生坚定理想信念,用奋斗成就梦想。

南京医科大学副校长徐珊,以及学工处、学生资助管理中心老师慰问少数民族学生

投笔从戎、保家卫国的小库

    小库(化名)同学来自新疆的英吉沙。小镇地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南部,距自治区首府乌鲁木齐市1535公里。他的父亲早逝,母亲以务农为生,家里还有两个兄弟。南京医科大学在寄送给小库的新生通知书中附上了各项资助政策的详细解读,并在网上开通了绿色通道的申请。即便如此,怀揣着几百元钱的小库,仍然忐忑不安地独自到校报到。学校在报到前开展了扎实的摸底工作,小库同学顺利的通过“绿色通道”办理了入学手续,并获得了800元的临时困难补助。

    南京医科大学构建了全员参与的“1+N”型专兼职资助工作管理队伍。以学生资助中心为主体,健全学院学工副书记、辅导员组成的兼职资助管理队伍,共同推动资助育人工作常态化;推进成长导师、兼职班主任深入宿舍班级,走近一线受助学生;通过少数民族专职辅导员、新疆内派工作组专门开展少数民族学生特困补助和学业帮扶;组建学生资助类公益社团,以受助者帮助困难学生;联动学校宣传、共青团系统优势资源,开展资助成才先进事迹和人物典型的发掘与凝练,全面构建发展型资助工作共同体。学校完备的资助育人工作体系不仅为小库同学制定了国家助学金、校园地国家助学贷款、勤工助学三项结合的长期物质帮助方案,还从学业上给予专业帮扶,在丰富的课余生活和社会实践中予以精神激励,使得他不断进步,连续两年获得南京医科大学边疆地区少数民族先进个人。

    小库同学在申请书中这样写道,“大学没有了高中那样的约束,但我们肩上的担子却更重了”。在获得了资助的同时,小库同学也萌生了参军入伍的念头。为了接受祖国的挑选,他开始了为期一年的体能训练,不论寒暑,不惧压力,顺利通过了测试,成为南京医科大学首位少数民族义务兵。

    在欢送仪式上,小库同学感谢在求学路上国家、学校对自己的资助和帮助,表示将在军营生活中磨练意志、锤炼品质、为校增光、报效祖国。

毕业后,我就成了你的小图

    “老师,老师,告诉您一个好消息,我通过家乡医学专科学校的辅导员面试啦,以后我们就是同行了!”电话那边,刚毕业的新疆姑娘小图(化名)言语间满是激动。

    遥想4年前,初入学校的小图还是个羞涩的姑娘。“自己的普通话是‘羊肉串儿’味的,所以我不敢开口和室友交流,上课也不敢回答问题。”浓重的口音、陌生的环境、遥远的家乡、薄弱的基础,小图在大学的起步阶段总是感到自卑、难过。

    幸运的是,通过资助大使的宣传,小图了解到江苏陶欣伯助学基金会的故事,申请了“伯藜助学金”并成功获批,从此成为一名“陶学子”,在这个大家庭里,她遇到了一群温暖的人。小图成为学院首位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少数民族学生,同时也是首位获得校优秀学生三等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的少数民族学生。曾获“校自强之星”“院首届南丁格尔创伤应急救护大赛一等奖”“省级救护大赛初赛特等奖”“省级救护大赛决赛二等奖”等荣誉。

    生长在新疆、求学在江苏。特殊的经历,培养了小图的文化认同和爱国情怀。“我的家乡和田素有‘玉都’的美誉,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和田吸引着世界的目光与关注。”在为家乡骄傲的同时,心存感激的小图一直希望能发挥自身的光热,燃起更多同学的奋斗热情。在疫情防控关键期,她在医院担任疫情管理小组长,配合医院、学校防控工作需要,按时收集同学健康信息。毕业前夕,小图凭借自身不懈的奋斗和努力收获了南京医科大学“瑞华杯”最具影响力本科毕业生的荣誉称号,也是南医学子中获此殊荣的第一位少数民族学生。

    今年6月,刚刚毕业的小图带着满满的收获回到家乡。“我会牢记‘陶学子’的担当,以身作则告诉更多的新疆学子,或许有荒凉的沙漠,但不会有荒凉的人生。只要不放弃、肯努力,定会迎来属于自己的光芒!我很感谢国家和学校为我们少数民族学生提供的学习机会和热心帮助,也很感激学校对我们的精心培养,才能让我有机会回到家乡胜任这份工作,我将牢记使命,用自己的力量去帮助和感染更多学生!”

    颗颗石榴籽,殷殷资助情。南京医科大学成立“少数民族学生马克思主义学习小组”,开展“信仰的力量”“校园读月书”“民族艺术节”等系列活动。每年春节前夕校领导召开座谈会,慰问留守在校的少数民族学生。学校自2018年起学校设立边疆地区少数民族先进个人,已有249人次获得此项荣誉;在2020年抗疫期间为少数民族学生发放补贴共计3.5万元;2016-2020年为少数民族学生发放各级各类资助累计355万元。学校深入挖掘资助的精神内涵,贯彻实施三全育人理念,激励少数民族青年学生成长、成才,充分发挥学生资助帮助经济困难家庭稳定脱贫、高质量脱贫的重要作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