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5日,南京市副市长沈剑荣,市科技局、市卫健委、江宁区政府相关负责人及有关人员就服务推进南京市创新名城建设和校地融合工作来校调研。中国工程院院士、校长沈洪兵,副校长李建清、季勇接待了沈剑荣副市长一行,校办、人事处、研究生院、医管处、科技处、教务处、转化院等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陪同接待。
沈剑荣副市长先后到我校国家出生队列生物样本库、医药实验动物中心和生殖医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详细了解平台的运行状况、人才队伍建设、平台重点研究方向、成果转移转化进展等情况,并就加快落实校地融合创新举措、发挥重大科研平台对产业的支撑作用,与各平台的负责人和科研骨干进行深入交谈。
座谈会上,沈洪兵校长简要回顾了学校“十三五”发展主要成就,重点介绍了“十三五”期间科技创新成效和服务南京高质量发展情况。他指出,近年来学校紧密对接国家和省市战略,紧跟南京市卫生健康和医药产业发展需求,全面集聚医教研优质资源,全力聚合高水平技术、人才、学科、平台优势,加速与市区、园区创新要素融合,深度推进创新名城战略实践,加快服务构建南京生物医药产业链人才链创新链,为提升南京省会城市首位度和健康首位度作出了重要贡献。沈校长还就地方政府支持医药类高校发展、建立新型研发机构的科学反哺机制、发挥高水平公共服务平台作用、深度参与BSL3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建设等提出了建议。
围绕调研主题,市区有关部门与学校相关负责人分别发言。双方一致认为,校府、校地要牢牢把握创新名城建设的重要机遇,增强服务国家战略和经济社会需求的紧迫感、使命感,要围绕创新名城建设的关键环节、核心内容,发挥地方和学校两个积极性,找准对接点,探索新机制,打通校地融合通道,释放学校创新潜能,特别是要在增强重大公共科研服务平台和国家及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开放性、共享性、协同性上出台新办法,探索出医学科技成果高效转化的新路径、新载体。
沈剑荣副市长在讲话中指出,南京“创新名城”建设和“两落地一融合”工作取得较好成效,其中南京医科大学以高质量发展为南京医疗卫生事业注入了优质健康“基因”和强劲发展动能。面向“十四五”,进入新发展阶段,他强调,一要立足优势,汇聚校府合力,强化基础研究和前沿科学探索,关注国家所需,提高核心科技力;二要聚焦科研平台成果进出通道和人才的流动性,双向赋能,深化共建共享,破解现实发展难题;三要深入推进校地合作交流,强化医科大学对全市医疗健康和生命医药产业的智力支撑;四要以调研契机,以交流为窗口,在集聚资源上加强协调,在共谋发展上加强合作,在改革创新上加强协同,在校地共融发展上实现突破,为满足人民群众更高的健康期待和新一轮南京“创新名城”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撰稿/赵春华;图片/何敦;审核/岳国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