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附属医院毛慧娟教授团队构建超声可视化载地塞米松纳米气泡靶向治疗阿霉素肾病

发布者:校网新闻管理员发布时间:2025-06-17浏览次数:10

近日,我校第一附属医院肾内科毛慧娟教授团队在中科院一区杂志《Journal of Nanobiotechnology》发表题为“TRPC6-targeted dexamethasone nanobubbles with ultrasound-guided theranostics for adriamycin-induced nephropathy”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团队成功制备了多功能纳米气泡 Dex@NBs-TRPC6。通过整合尺寸介导的被动靶向、TRPC6 介导的主动靶向以及超声响应特性,该纳米气泡能够精准靶向肾脏,并同时提供超声成像能力,实现了治疗的可视化与实时监测。这一集成化设计显著提升了药物疗效,降低了全身副作用风险,并支持个性化成像。Dex@NBs-TRPC6 为肾病综合征提供了创新性治疗策略。



糖皮质激素不耐受及全身毒性是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治疗中的重大挑战,亟需开发精准靶向肾脏新型疗法。研究团队创新性地设计了多功能纳米体系 Dex@NBs-TRPC6。该体系基于聚乙二醇修饰的脂质囊泡,封装地塞米松(Dex)并通过表面 TRPC6 抗体实现精准足细胞靶向递送。其核心突破在于:1) 高效靶向治疗:体外实验提示Dex@NBs-TRPC6抗炎、抗凋亡显著优于游离Dex和非靶向纳米泡(Dex@NBs)。动物实验证明,仅半剂量 Dex@NBs-TRPC6 在缓解蛋白尿、减轻肾脏细胞凋亡、炎症和纤维化方面显著优于全剂量游离 Dex 及非靶向对照Dex@NBs;并能抑制 Dex 诱导的肝脏糖异生基因(PCK1, G6PC)上调,减轻代谢副作用。2) 实时监测:利用纳米泡声学特性实现治疗过程超声可视化与监测。Dex@NBs-TRPC6 同步解决了增效、减毒与可视化难题,为肾病靶向治疗奠定了基础。



本研究由我校第一附属医院肾科和东南大学生物科学与医学工程学院合作完成。我校吴琳副研究员、东南大学刘洋博士、我校硕士研究生付紫琪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我校毛慧娟教授和黄智敏副教授、东南大学杨芳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该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原创探索计划项目资助。


(撰稿/毛慧娟教授课题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