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4日,天元班导师培训交流会在江宁校区召开。校长胡志斌,党委常委、副校长沈历宗,相关职能部门、学院负责人、导师代表出席会议。会议由沈历宗副校长主持。
会上,教务处、天元书院、研究生院相关负责人围绕培养方案、书院制培养模式、导师制方案等内容进行介绍。导师代表凡进教授、郭雪江教授分别围绕临床阶段和基础阶段的学生培养交流经验。
沈历宗副校长指出,天元班作为学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肩负着探索育人新模式、培育学术领军者的使命,导师是其中的关键一环。希望天元班导师能够深入领会贯彻学校改革举措,明晰自身肩负的责任,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宽广视野的拔尖人才贡献力量。
胡志斌校长在总结讲话中强调,天元班是学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试验田”,要以“树标杆”标准推进建设。一要构建协同育人格局,职能部门、学院、书院与导师要形成充分育人合力,相关培养单位要深度参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从培养方案落地到过程管理形成协同效应,切实将天元班打造成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标杆。二要强化使命担当,导师作为学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要针对不同学生特点因材施教,设置个性化培养路径,充分依托基础和临床的双导师制度,打通“基础培养-科研实践-临床应用”各环节,以学生培养为纽带,推动基础医学、预防医学与临床医学的互融互通,形成“校-院-临床”一体化培养链条;三要深化培养体系建设,聚焦学科交叉融合、课程重构、国际交流等领域,构建具有前瞻性与开放性的人才培育模式,引导学生成长为多维度、复合型、国际化的医学拔尖创新人才。
(撰稿/熊潇 丁碧茜;审核/靳光付 盛彤彤)